综述
2001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9月1日~7日在台北大学举行。会议期间,海峡两岸土地学界同仁们就21世纪土地利用策略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不仅进一步增进了两岸学者之间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此次会议就21世纪土地利用政策与制度、农地、产业用地、不动产、生态保护及土地文化和信息系统等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2l世纪土地利用提供了新的策略思维。这次会议是21世纪召开的第一次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对于今后两岸土地学术交流,对两岸地政管理事业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大会共收到论文28篇,有26篇作了大会发言,主要从政策制度、土地利用、农地、产业用地、不动产、生态保护、土地文化伦理及信息管理等8方面进行讨论。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 关于土地利用政策调整及土地管理体制改革
面对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经济改革与发展必然会发生新的格局,同时,人口持续增长,生态恶化,城市化加快,土地利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种变化面前,两岸土地利用政策和管理体制应当做出积极地调整。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大陆21世纪土地利用政策调整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支撑,科技进步又为这种调整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大陆专家认为,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大陆应尽快制订《国土资源法》,推进农地制度改革,以期形成大陆21世纪土地利用政策新框架。新世纪土地利用的挑战,也呼唤着土地管理体制的改革,大陆土地管理体制应向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方向发展,其目标是将资源管理从产业管理中独立出来,不同资源由分散管理走向统一管理,由单独的保护开发转到保护与合理利用,由单独依靠行政手段管理转到综合选用法律、经济、行政、科技等手段,从而形成从陆地到海洋,从地下到地上和一定空间的大多数自然资源实行相对集中统一管理体制模式。这为今后大陆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台湾学者则对土地征收制度进行了反思和展望,认为,土地征收就公共利益而言是政府必要的权力,然而如果由此而忽视私人财产权的保护,也将不符合公共利益的宗旨。因而,应赋予人民相对的协商权利以促使政府正视征收过程真正的成本,并在公共事务决策中增加透明度,以使被征收的地主采取相应的对策,减少征收成本。
二、 土地利用问题
会议集中讨论了面向21世纪两岸土地利用之策略。针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学者们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利用结构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城市用地扩张,教育研究与生态环境产业用地增加,农用地应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并且知识因素在土地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些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两岸土地利用策略,尤其是土地规划体系的改革。针对城市化加快,农地过度损失问题,大陆学者以苏南、武汉为例,阐述了乡村一城市形态转换过程中土地结构互动过程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机制,提出了“有序城市化与粮食安全”的政策目标,通过科学规划,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形态,推行土地整理、强化农地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用途管制等途径,实现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可持续利用。与此同时,两岸土地规划政策的比较引起了与会专家们的关注。认为台湾土地规划机构组织松散,事权不能统一,审议程序复杂,且偏重于经济发展。而大陆则有一个全国一条鞭式系统的统一事权规划机构:在土地利用上,大陆从土地调查出发进行适应性规划,而台湾则更多的是依使用现状作分类规划:在农地征用上,大陆倾向保证,而台湾则是释出政策。这些都是两岸今后共同研究的问题。
大陆学者提出,大陆城市土地利用主要问题表现在土地供应总量失控,土地市场配置困难,土地资产闲置与国有土地资产流失。为此,大陆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成功经验,建立起国家对土地依法收回或有偿收回,进行“净地”或“熟地”出让,对收益进行合理分配的政府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西部开发面I临着荒漠化加快,水土流失等恶劣环境,学者们认为,西部土地利用应将土地利用策略与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建设统一考虑。退耕还林还草,节水增地,水资源市场配置,加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等都是西部大开发中土地利用策略的可行选择,这是关系到大陆土地利用关系的重大选择,应引起重视。
三、 农地利用与政策问题
农地利用历来是两岸土地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会议也对此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学者们认为,新世纪农地利用政策调整,必须分析宏观经济背景和对经济成长阶段特征正确的把握。通过两岸经济成长阶段农地非农化特征的对比分析,认为今后两岸农地非农化会有加快的趋势,基于这种趋势和两岸差异,大陆加强耕地资源保障能力,促进粮食安全的任务更重。台湾根据贸易条件对农地利用政策做出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可供大陆参考。至于新世纪大陆农地制度改革,会议回顾了大陆农地政策20多年的调整经验,针对目前农村土地产权不规范和缺乏流转机制等问题,提出了依靠市场,推进土地流动与集中,物权化农户土地承包权,切断人口变化与土地的关系,终止集体调整土地的权力等措施。这些制度上的设计,会对大陆农地政策走向产生积极影响。
伴随着现代化进程,台湾农地利用政策变化有许多经验与教训。学者认为,近年来台湾农地利用变化主要是经济环境的巨幅变动,而在其过程中,小农为了短期利润往往对农地的利用忽视长期利益而造成太大的外部成本,导致市场失灵。政府应给予干预,对农地违法利用进行监管、惩罚,并实现农地利用方式由劳力集约型,逐步转向技术及资本集约型和知识经济型,而拓展农产品国际贸易空间,则是实现农地永续利用的重要保证。
四、 产业用地问题
产业用地是本次研讨会提出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业越来越成为大陆经济增长和土地利用中的热点问题。大陆学者对1978年以来大陆房地产业发展进行了回顾,对21世纪房地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评价。认为目前大陆房地产业处于重要的转折时期,及时调整房地产业发展的目标以及建立一个有效的支撑体系乃是新世纪房地产业发展当务之急。对于产业用地问题,会议不仅从知识经济、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等视角进行了预测、分析,还以上海等地为例,对大陆城市发展中的产业用地政策变化的轨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现代化与信息化为目标,通过中心城区功能转变、周边城镇建设产业城以及农地与征地制度创新等途径,实现大陆产业用地策略的转变。
台湾学者则更多地从经济全球化中产业发展与空间结构演变规律的角度,探讨了台湾地区迈入服务业经济时代的土地利用策略,认为为了满足服务业各类不同特性的产业需求,现行国土发展规划及各级规划管制方式、手段应迅速加以调整。
五、 土地文化、伦理及信息管理问题
会议讨论的一个新的主题是土地文化、伦理问题。反思一下过去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学者们认为,文化、伦理问题再也不能从土地及其利用中分离出去,而应是土地利用中的重要内容。区域文化景观是土地利用规划不可忽视的因素,也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将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贯彻到区域变化景观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中。对于现存的土地问题,学者们认为我们看不见人类对土地的义务,看不见人类对土地的生态良知,仅看见人类的利益攀升的欲望而忽视人地和谐的“自我实现”追寻,则将失去人类的生存价值。为此,两岸学者对土地的义务从经济学、生态学和伦理学的视角,提出了新世纪土地政策的价值追求,即平衡代间利益,尊重自然内在价值以及生物对土地利用的权利,实现人地关系和谐统一。所有这些都为我们21世纪土地利用策略的调整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信息经济的发展,信息手段在土地利用及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信息的标准化问题乃是大陆土地管理急待解决的问题。会议侧重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与内容,进一步阐述了大陆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模式与方法,对大陆更加科学、有效地管理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是关于此次研讨会上的主要观点总结。除此之外,大陆学者们对这次研讨会的讨论有两点主要体会:首先,通过交流与讨论,了解了台湾地政学界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其进展,了解了台湾地政研究的方向,这对加强两岸土地学术交流,繁荣两岸的土地管理事业,非常有益。其次,台湾学者在许多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深刻而有效,尤其是对产业用地、土地文化、伦理等方面的研究给大陆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固然与台湾土地利用的宏观环境和经济发展阶段有关,也为大陆今后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