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日十年回顾与未来发展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 徐延豪
(2013年9月15日)
尊敬的启德主席、维辰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今年是全国科普日活动开展10周年。下面我代表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简要回顾和汇报全国科普日10年来的情况。
一、全国科普日十年历程的简要回顾
2002年6月29日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科普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简称《科普法》)正式颁布实施,这为我国科普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为了推动和助力《科普法》的实施,在2003年6月29日《科普法》颁布周年之际中国科协举办了大规模科普活动。从2004年起,中国科协决定每年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并于2005年将活动开始时间调到每年9月的第3个公休日,并持续一周。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国科协作为《纲要》的牵头单位,进一步加大了对全国科普日活动的组织协调力度,从2013年起,中国科协决定联合教育部及与主题相关的部委共同主办全国科普日活动。
10年来,全国科普日活动得到各级科协组织的积极响应,以及社会各方面和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亲身参与。自200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开展以来,中央书记处领导同志连续十年每年都莅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现场,与首都各界群众一起参与科普日活动,为促进公众参与科普活动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各地科普活动的深入开展。
回首10年,我们欣慰地看到全国科普日成效斐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及有关部门联合协作的结果,是科协系统同心协力、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向党中央、国务院,向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特别是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的科普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二、全国科普日十年来的主要成效
回顾10年来全国科普日活动,主要取得以下成效:
第一,全国科普日活动的持续开展为《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贯彻实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科普法》强调,科协组织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并明确指出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社会各界都应当组织各类科普活动。06年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10年来,中国科协秉承《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赋予的职责,在全国科普日活动中紧紧围绕全民科学素质纲要“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工作主题来设置活动内容,围绕公众关切的社会热点、注重贴近公众的实际需求、注重发动公众的主动参与,把农村、社区、企业、校园等作为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重点场所,以举办专题展览和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现场科技咨询、科普互动表演等公众喜闻乐见、简朴实在的方式开展科普活动。目前,全国科普日已成为植根基层、公众喜爱的主题科普活动,也是目前我国影响面最大的全国性科普活动。据不完全统计,10 年来各地在全国科普日期间累计举办的重点科普活动达4万多次,参与公众超过7亿人次。
第二,全国科普日活动的持续开展促进了我国科普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和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的蓬勃开展。10年来,全国科普日活动的持续开展在全社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先导作用,进一步激发社会各方面支持科普、参与科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社会责任感。
一是带动科普活动的蓬勃开展。10年来,在全国科普日活动示范带动下,大批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博物馆、地质公园等科普资源积极主动向公众开放,大批农技协、社区科普大学、社区科普协会等基层科普组织积极面向公众广泛开展科普活动,以航天员太空授课为代表的一批有影响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创新和蓬勃开展。据统计,2006—2012年科协系统举办各类科普活动逾150万次,参与公众超过13亿人次,仅2012年各级科协及所属学会全年举办的科普活动达25万多次,受众近2亿人次。
二是促进了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10年来,全国科普日活动的持续开展激发了我国公众对科普公共服务新的更高需要,掀起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高潮。全国10年来新建各类科技馆近200座,先后有中国科技馆新馆以及上海、广东、重庆、青海等一批国家级、省级科技馆相继建成。全国科普大篷车保有量607辆。一个包括有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农村中学科技馆、数字科技馆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的现代科技馆体系正在不断建设完善。目前全国科技馆体系年覆盖的公众近7亿人次,其中全国科技馆年受众达3000万人次、流动科技馆巡展年参观将逾1000万人次、科普大篷车年受众达1000万人次、中国数字科技馆年访问达6.2亿人次。同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已达1048个。
三是促进科普示范体系的建设和完善。10年来,全国科普日活动的持续开展激发全社会的科普热情,科普示范体系不断延伸,科普先进集体和个人不断涌现。目前全国共有科普示范县(市、区)902个。2006年中国科协与财政部联合启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截止目前共安排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16.5亿元,对全国10050个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奖补;2012年起,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又联合实施了“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在原有的“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基础上增加了“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每年转移支付1亿元,对500个全国科普示范社区进行奖补。
第三,有力地促进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10年来,全国科普日活动的持续开展有力地促进科技知识、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普及,以及科学思想的传播和科学精神的弘扬,有力地增强公众利用科技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促进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据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达到3.27%,比2005年提高了1.67个百分点。
三、今后全国科普日的展望与发展
展望全国科普日的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充满希望。昨天,刘云山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参加2013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时,对科协的科普工作和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下一步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注重在“贴”、“普”、“新”字上下功夫。
第一,进一步在“贴”字上下功夫,贴近群众、贴近民生、贴近实际。全国科普日活动只有以满足公众科普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贴近群众生活实际,才能受到群众的喜爱。在以后的全国科普日活动中,我们将坚持把全国科普日活动做成更多群众参与的、更接地气的科普活动,严格按照八项规定,力戒形式主义,更好地发挥全国科普日活动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促进作用。
第二,进一步在“普”字上下功夫,大联合大协作,广动员广覆盖。全国科普日要进一步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思路,积极争取相关部委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依靠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激发群众参与的热情,充分发动全国各地的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基础设施、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功能和作用,引导科普示范县以及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受表彰对象积极开展活动, 增强活动的覆盖面。
第三,进一步在“新”字上下功夫,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增强活动的实效性。当前世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正在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元化、动态性、即时性等正在成为科普新的发展趋势。在今后全国科普日活动中,我们要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满足公众的新需求,创新科普活动形式,增强科普活动的互动性、参与性和吸引力,切实提高科普的实效性。要进一步发挥全国科普日的功能和作用,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